在前不久小米13Ultra发布会结束的第二天,雷军便亲自赶往上海车展。
近日,北京小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又发生工商变更,雷军卸任公司的执行董事一职。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如此频繁的活动让雷军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很多人认为,不论参展还是卸任,都暗示着雷军的小米汽车将有大动作。
实际上,属于雷军自己的“离职潮”从去年年初就已经开始。期间,他陆续卸任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等8家小米相关公司的重要职务。而同样是在去年,雷军在发布会上宣称,小米汽车将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离当时许诺的期限只剩一年,雷军的卸任或许是为了凝心聚力,全身心投入到造车行业上,陪小米汽车做最后的冲刺。
但在国产新势力们的高歌猛进,特斯拉虎视眈眈的今天,小米造车,还来得及么?
国产造车热的成果如何?
自2021年起,我国新能源造车行业便不断升温,跨界造车更是成为一大热潮,小米、OPPO、vivo等品牌宣布造车的消息不绝于耳。
热潮过去许久,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取得了哪些成果呢?我们不妨也跟随雷军的脚步,来看看此次的上海车展。
2023上海车展是今年首个国际A级车展,吸引了海内外1000余家主流汽车品牌,展车累计超1500台,150余台为新车首发。上海车展集中展示了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将对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汽车消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车展,华为系可谓顶流。华为虽然声称“不造车”,但每年车展,华为总能引起不小关注。本届车展上,华为展台最具热度的便是问界m5智驾版。其装配上了最新的ads 2.0版本,能够更精准地识别道路,实现智能汽车自动泊车,点对点领航。
此外,ads 2.0还做出了“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重要的升级。所谓“高精地图”,是指蕴含丰富的信息的系统,其信息包括曲率、车道线位置等道路信息,路边基础设施、障碍物、交通标志等环境对象信息,以及交通流量、红绿灯状态信息等实时动态信息。“高精地图”让汽车有了“闭眼开车”的能力,但其背后的成本投入巨大。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过分依赖高精度地图会让自动驾驶系统变得极其脆弱,普及起来更加困难。”
为缩减成本,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各大车企普遍采取“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线,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为智能汽车的“眼睛”,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谈及最受关注的品牌,比亚迪必然是其中之一。今年,比亚迪的高端品牌仰望在车展上设立了独立展台,与保时捷、宾利等一众豪车成为了“邻居”,被称为本届车展最受欢迎展台。据了解,本次车展展示的为仰望U8、U9车型,其中仰望U8推出豪华版和越野玩家版两种版本,官方预售价格109.8万元。这一定价彰显了比亚迪对自身产品的信任,并成为国产汽车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先驱。
而在新势力中,小鹏和蔚来展馆更是拉起了限流绳。
在车展上,小鹏汽车推出了SUV小鹏G6。该车型首次采用SEPA2.0“扶摇”架构,搭载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和行业领先的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2.0功能,能够实现全车全时语音对话、四音区识别、极速对话、无网络对话等多项行业领先的语音交互体验。新能源动力方面,其采用国内首个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并标配3C电芯,可实现755km的续航,最快可以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的高效补能。而其定价预计在20万元到3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
蔚来展台,全新的蔚来ES6首次亮相。ES6搭载蔚来新一代的智能系统“Banyan·榕”,标配Aquila超感系统和ADAM蔚来超算平台,总算力高达1016 TOPS。并且,蔚来还向参观者集体展示了充换电技术,其中包括蔚来目前最新的第三代换电站。
上海车展集中展现了国产汽车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汽车品牌的服务创新和技术突破。国内汽车行业在技术功能、产品设计、服务意识等方面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诸多亮点,形成了一批不惧与宝马、奔驰等外国名牌竞争的实力车企。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评价到,“本届上海车展最大的亮点,是自主新能源全面形成领军型产业和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了中国汽车在世界崛起。”
小米造车,胜算几何?
当初的造车热潮现已逐渐步入了成果展示阶段,小米作为跨界造车行列极具影响力的一员,虽然小米汽车还未参与此次上海车展,但外界早已期待已久。
然而,除了面对小鹏、蔚来等实力强大的车企的竞争压力外,小米内部目前也正处在发展的困顿阶段。
去年一年,小米股价最大跌幅-56.44%,市值蒸发了将近五千亿人民币;小米集团披露的2022年度以及第四季度业绩公告显示,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近期,小米要求解冻6.8亿美元资产申诉遭印度法院驳回。
其中主要的困境还是集中在小米最为核心的手机业务上。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日渐饱和,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1.7%,为自2014年以来最低谷。小米的手机业务的营收也不可避免下滑。据悉,小米2022年的手机业务收入为1672亿元,同比下降19.9%。
或许是出于手机业务的疲软,才让雷军下定决心要削减职务,轻装上阵,准备在造车领域全力以赴。
据雷军透露,小米造车的进展超出预期,并已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然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始终是一档子“烧钱”的买卖。况且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热火朝天的背景下,实力车企持续巩固地位,新晋黑马不断出现,小米要想在造车业务上取得优势,将其转化为小米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
但目前的种种境况,小米究竟会如何应对?在造车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价格屠夫,造车卷王,小鹏等来续命爆款?



原来刘江峰也去造车了,集结一帮华为旧部



小米造车,再捏一把汗



宝宝树高层内讧背后:原高管们已陆续退场



家电巨头:造车难,翻车易



家电巨头:造车难,翻车易



47个楼盘2块钱甩卖!恒大汽车:只为专注造车



9年造出一辆车,贾跃亭的造车梦,是否让你“窒息”?



架构重组,高管卸任,红斑狼疮管线暂停,老牌药企再遭重挫



小米小心全面“乐视化”:冲击高端手机失败,现金流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