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点赞的中国版可口可乐,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
深氪新消费 商业 2023-03-21 10:39:08 · 热度999

作者:王怜花

01 唯一从德隆系全身而退的品牌

唐万新,尽管是个小个子,但也是蜚声中国企业界的大人物。

他此前执掌的“德隆系”,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最巅峰的2003年,唐万新通过德隆系控制了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00亿。

但据后来一些八卦整理,唐万新面前有两个没有care他。

第一个是牟其中。这是一个狠人,能用500车皮商品换苏联4架飞机,还想把满洲里打造成北方香港。

牟其中和唐万新,2007年曾一起在洪山监狱服过刑。小24岁的唐万新尽管已是中国第一悍庄,但看到商界传奇人物后,也不得主动向其示好,并表示要借手机给牟其中。

但牟其中只“是侧着脸,瞄了他一眼,很不屑地‘哼’了一声,不加理睬。而唐万新,这时则是羞得像个小女孩儿,脸倏的一下红了。

另一个是朱新礼,他可能没有牟其中这般出名,但作为果汁大王汇源的创始人,在中国商界亦是无人不敬慕。

朱新礼比牟其中更早与唐万新“面基”。早在2000年,唐就给朱来了一通电话,邀请他前往新疆一见。

那个时候,汇源已经成立8年了,一年12亿的销售额占据了行业超过20%的份额。朱新礼希望再把汇源做大做强,可惜手头不宽裕,恰好唐万新是个“大财主”。

但很多人对此稍有心虚。一旦在这场资本游戏中被德隆系吃下,从未有企业能够逃脱出来。

果不其然,汇源和德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唐万新因救市护盘开始不断找汇源借钱。两个人牵手1年,他已经从汇源借走了 3.8 亿。

汇源似乎在德隆系的口中越陷越深。于是,朱新礼与唐万新摊牌,谁能在1周内先拿出8亿,就买下对方股份彻底分手。

与“财主”比流动资金,大家都在说朱新礼太冲动。但没想,最后唐万新退出,汇源也成为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从德隆系退出的企业。

显然,朱新礼是会玩资本的。几年后的2007年,汇源便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元,创造了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 IPO。

巴菲特点赞的中国版可口可乐,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

02 中国版可口可乐 祸起于被巴菲特点赞

对抗德隆系和IPO成功,朱新礼与汇源可谓名震四海。这影响力有多大?远在美国的股神巴菲特,都盯上他了。

在与德隆系合资时,唐万新是拿了5.1个亿现金入股的。借着这笔钱的起势,汇源建了20多个生产基地,甚至跑到重庆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

据说,当时的PET生产线,全国只有14条,汇源独占11条。

加上PO筹资的24亿港元,汇源果汁2008年的战绩是:全国生产基地32个,种植园20个。

这些数据通过港交所公开披露,并转化成几串字节,流到了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只有40万人口的奥巴哈市。巴菲特的办公室在那里。

看到数据的巴菲特,还专门找到了可口可乐高层,提醒他们一定要关注远在中国的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投资,1988-1998年在它身上就赚了120亿美元。而在巴菲特眼中,汇源果汁就是中国的“可口可乐”,非常值得投资。(2)

得到股神指示,可口可乐2008年初就赶到中国,打算收购汇源。当时,汇源果汁的股价是4.14港元,但可口可乐直接想用179.2亿港元买下整个汇源。算下来,相当于12.2港元/股。

谁看到这个数字都很诱惑,朱新礼也不例外。

况且,朱新礼真的累了。1992年创业以来,他说自己没有休息过一天。要是能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这种巨头,就像把女儿托付给了一个担当之人。

至少,员工和股东从利益上不会得到损害。

为此,朱新礼接下来的日子一心铺在收购交割上。可口可乐有自己的渠道,让汇源裁撤销售渠道,他便一年裁员4000多人,接近50%。另外,他还2个月投20亿,到各地建设水果生产基地。

但这期间,隔壁牛奶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国际牛奶无菌包装商利乐、SIG等品牌进入中国,通过低价销售灌装生产线从而要求企业排他性采购自己包装的手法,快速抢占市场。

后来利乐两名员工离职,打算做同样的生意。但未来几年的生意,都被这种排他协议给限制了,于是将这种通过捆绑协议搞市场垄断的现象进行了举报。

据说,这两位员工连续八次带着材料向商务部、发改委、人大进行反垄断申诉。后来有媒体总结其意义,表示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成立。

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

朱新礼运气不好,《反垄断法》实施在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之前。经过商务部审核,最终认为这个案子不符合《反垄断法》规定,收购叫停。

收购叫停了,但事先为收购做的准备却没有办法急刹车。

首先是下游的销售体系都裁撤了,出货都是问题。2009 年,朱新礼不得不加紧恢复销售体系。当年,原本5000来人的公司,扩充到了17000多人,其中销售超过13000人。

但人多就能卖货吗?不一定。2009年,还是京东副总裁的徐雷说,这是B2C电子商务行业大爆发的元年。联想、海尔、李宁等传统企业,也都纷纷走到了线上渠道。

但朱新礼找来了13000名销售,依旧埋头的商超和便利店渠道。汇源走到线上,那还是5年之后的事情。

其次是,快速投建的上游根本没有运转起来。

耗资投建,但上游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2014年一篇报道成,汇源在全国铺开了48个生产基地,但产能利用率不足 30%。

下游卖不出去,上游产不出来,汇源果汁可谓两头难。此后多年,汇源不得不通过变卖资产的形式求得盈利平衡。但知道2017年,这家公司被爆负债114亿,而资产只有45亿。

朱新礼更是被多次强制执行,欠款6个多亿,一代实干企业家最终成了老赖。

巴菲特点赞的中国版可口可乐,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

03 不可忽略的家族化管理顽疾

2018年8月,汇源停牌。港交所提出,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上市部将展开取消其上市地位的程序。

2021年1月18日,港交所发布通告称,汇源食品退市。6月,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投入16亿资金成为汇源的控股股东。

文盛资产,被称为资本秃鹫。其长期根植于中国不良资产领域,曾参与或主导拉夏贝尔、房企三盛宏业以及南京高速等企业破产重整。

当年,汇源果汁业绩便实现正增长,收入同比增长49.7%,毛利率达到39.5%。到2022年上半年,汇源果汁电商渠道销售额,还实现了300%的增长。除此之外,汇源果汁请了当红明星易烊千玺作为代言人。而近两年来合作过的带货主播、代言人还包括罗永浩、贾乃亮、戚薇、张沫凡等。

就在2023新年献词中,汇源果汁也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实现年销售跨百亿、市值超500亿,聚焦100%果汁的轻资产、低负债、高盈利、高现金流的一流公司。

但重心还是债务,若能真正摆脱债务危机,汇源果汁重回王位不无可能。

那么,从企业经营上来看,重整后的汇源最大的改变会在哪里?上游产业链亦或是下游销售体系?行文至此,我想应该是另一个环节的问题:管理。

在2009-2017年之间,汇源果汁无时无刻不在自救,上下游的发展失衡整整八年挽不回来,很大的问题出在了管理上。

本质上,汇源应当是一个家族企业,朱新礼的兄弟、子女等都在公司担当要职。

朱新礼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找过可口可乐、统一,甚至上述牛奶包装公司利乐的高管,充当职业经理人。但每次都没能坚持多久,最终只能朱新礼一个人挑起担子。

2013年,朱新礼再度辞去职位,让苏盈福作为新任总裁。但苏盈福一上台就开始撤掉原来的事业部制度,并且将之前的30多名老部下带到台前。

这种类似“夺权”的革新,显然动了朱新礼家族的利益,据传当时内部剑拔弩张。在1年之后,苏盈福便离职,此后董事会便提名朱新礼的女儿朱圣琴掌权。

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又回到了家族手中。

文盛资产接盘,汇源果汁的指挥棒最终从家族交接到职业经理人手中。或许这才是果汁大王东山再起的关键。

文章推荐
17PR
2023-06-06
870

品牌洞察2023,从可乐涨价到国潮饮料品牌再造

如今的国潮饮料品牌地域性甚强,没有一家能全国通吃,且大多是重生再造,所以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发展势头却颇为迅猛。今天,我们就来管窥一下国潮饮料品牌的现状和机会。
商业
投资界
2023-06-01
976

KKR买下的那家公司,倒了

最近,由美国私募巨头KKR支持的美国医师服务商——EnvisionHealthcareCorp(EVHC)及其部分全资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商业
消费钛度
2023-05-22
1439

可口可乐,圈住年轻人的“英雄登场”

这是一款无糖产品,在可口可乐经典美味基础之上增添了多层次的味道,打造神秘的“英雄登场”味道,主打“带领消费者领略畅爽淋漓的胜利滋味”。推出可口可乐“律动方块”与可口可乐“魂·境”时,消费者通过罐身扫码,即可开启元宇宙AR游戏体验与“沉浸式魂·境冒险体验”。
商业
侃见财经
2023-05-15
1101

轰然倒塌!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宣告“死亡”

轰然倒塌!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宣告“死亡”
商业
市值观察
2023-05-09
1384

巴菲特的关键点

今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净利润355亿美元,其中投资和衍生品收益高达347亿,去年暴跌的苹果,今年大涨了338%,几乎完全收复了去年的损失。截至今年一季度,这笔投资已经为伯克希尔带来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巴菲特最成功的一次投资,也是人类二级市场投资史上收益最大的单笔投资。
商业
市值观察
2023-05-09
1384

巴菲特的关键点

今年一季度,伯克希尔净利润355亿美元,其中投资和衍生品收益高达347亿,去年暴跌的苹果,今年大涨了338%,几乎完全收复了去年的损失。截至今年一季度,这笔投资已经为伯克希尔带来了超过1200亿美元的收益,成为巴菲特最成功的一次投资,也是人类二级市场投资史上收益最大的单笔投资。
商业
侃见财经
2023-05-08
2088

怀疑!对AI谨慎乐观,巴菲特继续对“科技”抱有偏见?

数万名股东与数千名中国投资者齐聚奥马哈,在近六个小时的问答环节当中,巴菲特以及芒格一共回答了投资人48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宏观经济、企业经营、银行业危机以及接班人问题等。接班人已定,暂时不会退休随着巴菲特以及芒格的年纪越来越大,巴菲特的接班人问题近几年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
商业
智能车参考
2023-05-10
1236

新势力无奈破产,富士康喜提造车工厂一座

富士康还是老本行,给Lordstown代工生产汽车。所以,富士康是拿钱换资产,核心诉求是迅速解锁造车能力,然后实现自身向新能源车企转型的计划,难说是真心想帮Lordstown造好车或者是“以代工进军智能汽车”。
商业
节点财经
2023-03-23
2231

硅谷银行破产,上市公司如何保障资金安全?

荷马国际CEO叶程坤、中伦律师事务所朱剑楠和资深投顾尹老师,就“硅谷银行破产倒闭事件”一起探讨“上市公司应该如何保障资产安全?”
商业
投资界
2023-03-13
2925

今天,硅谷银行可以取钱了

恶化的局面暂时得到了控制。笼罩在全球上空的阴霾依旧没有散去。
商业
1
2
鸟哥笔记学院全新上线
深氪新消费
0
0
鸟哥笔记学院全新上线
热门文章
资本出海东南亚:阿里、腾讯们的第二赛道!
Inpander出海 2023-06-09
2021年购物广告终极策略——跑购物广告选标准还是智能?
JOKO出海营销 2023-06-09
抖音海外大溃败
电商零售头条 2023-06-09
阿里巴巴的“干部出海”
周天财经 2023-06-09
游戏公司的越冬样本:出海和精品化成为新的增长点?
松果财经 2023-06-09
新消费品牌热衷出海,成效到底如何?
驼鹿新消费 2023-06-09
跨境电商迎来“黄金时代”,国货品牌“组团”出海
鲸商 2023-06-09
印度为何频频对中国手机下手?
Inpander出海 2023-06-09
Shopee与Lazada,东南亚两大电商平台缠斗不休
首席商业评论 2023-06-09
出海是不是阿里巴巴「难做的生意」?
节点财经 2023-06-09
热门标签 更多
推荐回答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