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妙可蓝多的股市“奶酪”?
蓝莓财经 新消费 2022-08-10 10:20:51 · 热度999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本土奶酪市场的大门,是被妙可蓝多推开的。

 

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年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公斤,日本与韩国为2.4公斤和3.1公斤,而欧盟国家则高达18.7公斤。

 

但从需求端来看,据华经情报网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奶酪消费量为6.18万吨,201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1.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3.15%。

 

然而,中国奶酪行业在当时才刚刚起步,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为外国品牌带来了机遇,2018年时我国的奶酪行业榜单前三长期被百吉福、乐芝牛和安佳牢牢占据,市占率分别为28.3%、7.7%和7.0%。

 

或许是看到了奶酪的蓝海市场,广泽乳业于2015年收购天津的妙可蓝多和达能上海工厂,并于2016年完成重组上市,开始聚焦奶酪业,这才有了“奶酪一哥”妙可蓝多的诞生,成就了电视上“小孩最爱的奶酪”——妙可蓝多。

 

通过疯狂的洗脑式营销模式,妙可蓝多迅速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奶酪行业里有了立足之地。据其财报显示,在2017年,妙可蓝多的奶酪收入只有1.93亿,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就达到了33.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3.88%。

 

或许是发展得太快,膨胀起来的妙可蓝多渐显颓势,也暴露出种种隐患,开始向外界逸散掩盖不住的不安信号。

 

1

反向输送疑利益交织
 

妙可蓝多赚得盆满钵满,但在股市上却输得一塌糊涂。

 

2022年3月24日晚,妙可蓝多发布2021年财报。财报显示,2021年,妙可蓝多营收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净利润为1.54亿元,同比增长160.6%。

 

但这样亮眼的财务数据却在几个月后因收购大股东资产疑指反向输送利益而被资本市场抛弃。

 

6月30日,妙可蓝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两年前由蒙牛增资获得的吉林省广泽乳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吉林科技”)42.88%股权,随即妙可蓝多停牌。

 

为何一项交易会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的不同寻常关系?

 

或许是因为妙可蓝多与蒙牛、吉林科技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吉林科技及其下属企业妙可食品、上海芝然是妙可蓝多重要的奶酪产品生产运营主体,2021年,吉林科技及下属公司实现奶酪产品总产量达到3.98万吨,占妙可蓝多奶酪产品总产量的70%以上。但吉林科技仅为妙可蓝多的大股东之一,大股东之二为蒙牛,而蒙牛为妙可蓝多此前的战略投资者。

 

蒙牛在对妙可蓝多进行战略融资的时,曾经慷慨地承诺,将会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妙可蓝多,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可没过三年,就将持有的吉林科技“物归原主”,这样一来,令人费解的“利益输送”情况或许也就不难理解。

 

最擅长“见风使舵”的资本持不看好的态度迅速的反映在了妙可蓝多的股价上,7月15日刚复牌就跳水上演跌停板,当日妙可蓝多股价报收42.12元/股,成交量为13.23万手,成交额为5.66亿元,振幅高达9.32%。

2

市场败北失腹地?
 

资本市场的迅速反应不会因偶发性的变动而突然撤离,或许还因各大乳品巨头纷纷下场投注奶酪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导致妙可蓝多早已失去早期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据中研普华发布的调研报告《2021-2025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2004年-2018年,中国奶酪市场的复合增速超20%,预计2023年,相关市场规模增至105.3亿元。

 

惹人垂涎欲滴的“奶酪”自然会吸引众多竞争者,不止蒙牛、伊利这种巨头,君乐宝、妙飞、奶酪博士等众多企业也纷纷来参加奶酪市场的排位赛。

 

由于乳酪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妙可蓝多的市场竞争力开始显著下降,从其增长疲软的业绩便可知一二。2021年财报显示,妙可蓝多营收同比增长57.3%;净利润同比增长161%。而在一年前,这两个数字还分别为63.2%和208.16%。从具体的奶酪业务,更能感受到这一趋势,2021年,妙可蓝的多奶酪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1%,对比2020年125%的同比增速,下跌了一倍有余。

 

在目前市场还在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要想快速摧毁妙可蓝多的品牌基础,就必须要打价格战,这恰恰是各大乳品巨头所擅长的,也是具有实力进行交手的。

 

对此,妙可蓝多却表示,作为行业老大不会去打价格战,不是不敢打而是不能打。妙可蓝多是居高自傲还是逞强嘴硬,还待时间来验证。

3

“内涵”或不足以撑起一片天
 

抛开其他竞争者不谈,单从自己的内在研发能力出发,妙可蓝多产品的创新前途也并不太“妙”。

 

而作为主要消费人群为儿童的奶酪棒,妙可蓝多全公司仅有78个研发人员,而2020年仅有60人,同时在78个研发人员中,人数最多的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有28人,占比37%。现在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清楚妙可蓝多的研究人员是否能够为儿童们提供一种更加科学的乳酪?

 

观其研发重视程度也是或被忽略,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仅为1.28%、1.37%、0.9%,而行业平均水平则高达19.42%。2021年妙可蓝多用于研发上的资金为4009万,不及营销费的零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9%。到了2022年一季度,妙可蓝多的研发费用率为0.37%。

 

妙可蓝多凭借着一块奶酪,或许是为奶酪细分行业开创了一个新的起点,但想要在更为广阔的奶酪市场上做大做久,光靠一块“内涵不足”的奶酪与日渐衰落的市场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未来是否能够全面承担蒙牛乳酪板块的业务,或许还要不断地下足功夫。

文章推荐
鳌头财经
2023-05-10
1431

​一桩并不美好的交易:新巨丰收购纷美包装伊利与蒙牛的较量

新巨丰及纷美包装的背后,站着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两大乳企巨头。本次交易遭到了纷美包装董事会的强力反对,其甚至不惜与自家大股东“翻脸”,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正式提出反垄断举报。为阻止被收购,纷美包装先后对新巨丰和大股东JSHVenture提出反垄断举报。
新消费
砺石商业评论
2023-04-12
1770

高负债压力,千亿目标落空卢敏放还能“再造一个蒙牛” 吗?

整体来看,2022年度蒙牛营收及净利润虽然创出新高,但公司营收端的增长乏力、毛利率下滑等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16年9月,蒙牛原总裁孙伊萍宣布辞职,时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成为蒙牛历史上第四任总裁。2016年9月,蒙牛原总裁孙伊萍宣布辞职,时任雅士利总裁的卢敏放成为蒙牛历史上第四任总裁。
新消费
摩根商研所
2023-04-10
2428

解析妙可蓝多年报:传统与重塑,奶酪行业走向“岔路口”?

从单季度来看,2022年第四季度,妙可蓝多营收、净利已双双落入负增长。净利润同比下滑17456%,亏损82569万元,是近15个季度以来首次曝出亏损。如此高占比的营销费用换来的却是净利润的下滑,很难让人不怀疑妙可蓝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不如从前,
新消费
港股研究社
2023-04-18
1529

2022年业绩逆势增长,“要强”蒙牛再创蒙牛

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提出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政策在需求端及供给端的双双发力,将为乳制品赛道打开新的局面,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意味着,中国乳企有着充足的增长空间。
新消费
互联网那些事
2023-03-29
2136

妙可蓝多首次净利下滑!狂飙7年后,“奶酪女王”柴琇还是失

“奶酪茅”妙可蓝多借壳上市后净利首次下滑,本一路高歌的毛利也出现下滑迹象,刚完成8亿加仓的的蒙牛慌了。
新消费
互联网那些事
2023-03-29
2136

妙可蓝多首次净利下滑!狂飙7年后,“奶酪女王”柴琇还是失

“奶酪茅”妙可蓝多借壳上市后净利首次下滑,本一路高歌的毛利也出现下滑迹象,刚完成8亿加仓的的蒙牛慌了。
新消费
向善财经
2023-03-27
1933

拆解妙可蓝多2022年报:放缓与转变,大象正在转身?

前后如此大的增长差距,妙可蓝多到底遭遇了什么?奶酪消费行业又是否值得投资者长期投资跟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妙可蓝多的2022年财报中一窥答案。
新消费
社区营销研究院
2023-03-17
2032

奶酪本身有哪些奶酪可以动?

强大的产品延展性,给芝士带来了怎样的掘金空间?
新消费
向善财经
2023-02-15
3218

君乐宝再落子,能激起奶酪市场的浪花吗?

尽管从行业视角来看,国人奶酪饮食习惯的普及改变绝非某一品牌能够独立完成,妙可蓝多此举虽然极具探索意义,但从实际投入产出比来看也确实难言其好。
新消费
鲸商
2023-01-13
4625

“倒奶杀牛”后,蒙牛、伊利们如何突破“中年危机”?

‍鲸商(ID:bizwhale)原创作者|潇杰前有“谷贱伤农”,今有“杀牛倒奶”,从农业到畜牧加工业,请不要相信,胜利就像山坡上的蒲公英一样,唾手可得。多家媒体近日爆出,在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奶牛养殖规模较大、供应充足的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倒奶杀牛”的现象。
新消费
1
2
鸟哥笔记学院全新上线
蓝莓财经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