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张勉
摘要:
1.2013年7月,肖文杰从腾讯财付通离职创业,创办了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后者是中国最早的分期电商平台。他所瞄准的,是万亿消费贷市场之中,资金实力最弱,但消费欲望最盛,还贷意愿也最高的学生群体们。
2.分期乐等平台的一贯模式,都是先是用文字游戏蛊惑大学生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然后再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担保费、罚息、违约金等款项以牟取暴利;甚至还会采取裸照、骚扰、恐吓、威胁等暴力手段催债,最终,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3.借由“助贷”这一途径,“分期乐”得以一直打相关政策擦边球——面对质疑,“分期乐”坚持认为自己只提供了导流和辅助风控的互联网金融科技服务,而放贷主体是银行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换句话说就是,那些悲剧的造成,同分期乐与肖文杰都没有关系。
近段时间的罗敏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其校园贷的黑历史被自媒体反复盘来盘去,经历被东方甄选直播间拉黑并被董宇辉老师意味深长地吐槽之后,又被贾乃亮、傅首尔等合作明星接连发布声明撇清关系。可以说罗敏的预制菜生意,几乎已经黄了一半。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种种风波之下,不知道同样做消费贷起家、亦曾同样深陷校园贷争议的另一位行业明星乐信肖文杰,看着一篇又一篇针对罗敏的、高喊着“不能原谅校园贷鼻祖”的文章,有没有感到一丝丝心惊。
肖文杰是乐信集团创始人兼CEO,而乐信的前身,正是罗敏创办的“趣分期”的模仿对象——“分期乐”。
1
比罗敏更早吃螃蟹的男人
肖文杰1983年出生于江西,与罗敏是老乡。
2001年,肖文杰考上南昌航空大学设计系,而和他同岁的罗敏则比他早一年考入了江西师范大学。
2004年,南昌航空大学更名艺术与设计学院。同年,盛大登陆美股,陈天桥一跃成为中国首富,消息传来,晃动了两个年轻人的心神。
肖文杰开始计划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于是,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独自来到深圳,先后经历8次求职,终于进入梦寐以求的腾讯。
而在肖文杰求学到求职的这些年里,信而富、宜信(宜人贷母公司)、拍拍贷等信贷公司陆续成立,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渐渐萌芽。
2013年7月,肖文杰从腾讯财付通离职创业,创办了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分期乐”,后者是中国最早的分期电商平台。
坊间传闻,肖文杰还曾邀请罗敏到他的办公室,与他交流创业心得,并邀请罗敏加入分期乐。
不知道那时候肖文杰有没有像黄章为雷军准备可乐一样,在冰箱里也备好罗敏爱喝的饮料,只知道几个月以后,罗敏突然创办了分期乐模式一样的趣分期,从此,这两个江西老乡开始走向了竞争与对立。
不过,他们共同瞄准的,是万亿消费贷市场之中,资金实力最弱,但消费欲望最盛,还贷意愿也最高的学生群体们。
在此之前的2009年,为了避免学生群体超额消费、杠杆消费,银监会发文禁止向18岁以下学生发放信用卡。2011年,银监会下文《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
然而,银监会只堵住了一端,在它的另一端,随着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走高,趣分期、分期乐一拥而上,志在把校园贷市场做大做强。
自成立以来,分期乐先后获得多轮融资——2013年8月,分期乐获险峰长青(原险峰华兴)天使轮融资,次年3月,获经纬中国领投的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12月获得Apoletto(DST创始人Yuri Milner旗下基金)领投,贝塔斯曼等跟投的1亿美元B轮融资。
2015年3月,分期乐获京东集团C轮战略投资,同年12月,分期乐宣布商城单月交易额突破10亿。
2016年6月,分期乐商城获得由华晟资本、共建创投(CoBuilder Partners)和国内大型保险机构领投的D轮首笔数亿美元融资,8月,乐信集团正式成立,肖文杰也开始了美股上市之路。
2
难舍校园贷,争议不断
2017年12月,乐信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收盘总市值为17.53亿美元。其后,市值一度飙涨至35亿美元。
招股书披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乐信集团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其中授信用户超过650万;乐信活跃用户平均在贷余额约为6000元,平均分期期限在9个月以上。
然而,肖文杰或许没有意识到,上市对他来说,可能是一道最后的荣光。
2016年前后,校园贷及相关公司呈井喷之势,学生用户也越来越多,易观智库2016年1月报告中指出,2015年2600多万名在校生、以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大学生的消费市场规模高达千亿级。
再加上,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专为学生打造,秒到账……分期乐一直强调这些字眼加在一起,对于一个希望购买一台iPhone但又手头拮据的大学生而言,无异于是“及时雨”。
然而,分期乐等平台的一贯模式,都是先是用文字游戏蛊惑大学生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然后再收取高额手续费、服务费、担保费、罚息、违约金等款项以牟取暴利;甚至还会采取裸照、骚扰、恐吓、威胁等暴力手段催债,最终,造成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记冒用同学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11月,一份“裸条”10G压缩包在网上流传,167名大学生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及视频被公开……一批陷入网贷利率泥潭的大学生与校园贷之间的悲剧被缓缓揭开。
校园贷乱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6年4月份开始,在各部门的联合明令禁止下,校园贷开始受到严管。
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在下发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指出,禁止网络小额贷款机构发放"校园贷"和"首付贷"。
然而,就好像毒瘾难以戒断一样,校园贷的躺赚属性,也很难让肖文杰拒绝——只是相比较以往的威逼与利诱,换上了更加温和、能让人接受的手段而已。
事实上,乐信似乎从来没有公开宣布过要退出校园贷——在其招股书中,乐信披露的整顿方案是:在桔子理财(乐信旗下的P2P公司,也是分期乐的重要资金端)中的存量会逐步还款退出,学生借款人将会被直接转移到持牌机构。
此后,乐信被接连举报,仍顶风开展校园贷业务。
2020年5月6日,新华社发文《禁令之下,校园贷披马甲依然横行》,在文中公开批评一些网贷组织披着创业贷、培训贷等各种外套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贷款,其中就举例了乐信集团旗下服务平台“分期乐”违反规定向在校学生放贷。
文中提道:新华社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致电“分期乐”咨询借款,客服告知,只要年满18周岁就可以申请借款,与是不是学生无关。平台提供技术和初审服务,最终放款是合作的金融机构。
然而,面对质疑,“分期乐”坚持认为自己只提供了导流和辅助风控的互联网金融科技服务,而放贷主体是银行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
事实上,正是借由“助贷”这一途径,“分期乐”得以一直打相关政策擦边球——简而言之就是,分期乐自身不提供信贷服务,最终借钱给年轻人的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不是自己,因此,自己没有责任。
3
拿到最佳利润表现,但股价跌去90%
乐信官网信息显示,乐信目前已形成“悦汇”、分期消费品牌乐华、数字全场景分期产品乐华卡、跨生态会员权益聚合平台乐卡、智能合约消费产品“悦汇”。“乐信支付以‘买鸭’为核心,先享后付,全新的消费服务生态。
目前,乐信已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新的消费数字技术服务提供商。在其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中提到,乐信全年促成借款额2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营收114亿,调整后息税前利润30亿,同比增长195.6%,为乐信成立以来最好利润表现。
另外,截至当年年末,乐信用户达到1.65亿,同比增长40%。
目前,乐信的用户和贷款规模都在大规模增长,但却难掩资本市场的落寞。
截至发稿,乐信股价仅1.88美元/股,总市值仅3.47亿美元。相比较其2021年6月25日的最高价13.62美元/股,已跌去九成。
主要原因,除去阿里、百度、小米、京东、新浪、中国平安等持牌金融机构均已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各自携巨资和流量入场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以及疫情反复袭扰对居民消费信心的接连打击之外,还在于乐信在互金行业的诸多“原罪”并未完全消除。
在黑猫平台,截至2022年7月底,乐信共收到1.4万多起投诉,主要涉及高利率、欺诈会员费、暴力收款等;而分期乐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的投诉量已经高达59000余条,内容同样以上述情形为主。
此前,分期乐还被《南方都市报》报道其上门推广的业务员,在未咨询本人意见的前提下,私自在“分期乐”App上为用户贷款3万余元的消息,令人哗然。
而在近期不断发酵的罗敏事件的影响下,肖文杰和乐信作为罗敏的“指路人”,受到波及本身就在情理之中。
只是不知道,看着罗敏此番“自找”的跌宕,肖文杰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2016年,肖文杰在分期乐校园行南京大学专场活动中对台下几百名同学说的那一句话——“真正伟大的公司,是一定要有梦想和理想的,一定是通过商业让社会变得更美好,肯定不能太铜臭;一个带着畸形的心态和目标去进行的创业,很难走远。”
无从知晓的是,那时候在台下坐着的年轻人里,有没有深陷网贷旋涡的大学生,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台上的这位年轻的CEO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网络上还出现一篇名为《乐信,一场有关信任的战争》的文章。文内指出,肖文杰以及乐信首席风控官刘华年在回忆创业经历时,曾多次批判互联网分期购物平台的各种乱象,称很多同行巧立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并且“钻政策的空子”。对比之下,肖文杰认为自己信念坚定,“坑年轻人,不在他的人生选项里。”
刘华年也表示:“我们都看过一条新闻,一个年轻人为了一台iPhone而卖肾。我、乐信、消费金融存在的意义,也许就是为了让这样的新闻从世界上消失。”
然而,为了一台iPhone而卖肾这种现象可能消失了,但因为乐信的存在,卖掉自己青春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了。


校园贷,暴力催收、信息泄露……撕开京东金融的“科技外衣”



烧光一个亿后,趣店预制菜彻底凉了



预制菜为什么偏爱酸菜鱼?



罗敏为趣店埋了一颗雷



趣店洗不掉“原罪”?



趣店洗不掉“原罪”?



趣店预制菜:看似卖菜,实则“放贷”?



主业遇瓶颈,放贷成突破口,OPPO想做下一个趣店?



趣店罗敏如何“一鱼三吃”?



我们为什么永远不能原谅“校园贷鼻祖”?

